正道的光:2020-2025年激光显示技术将成为下一代显示市场“主流”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许祖彦院士预测,2020-2025年激光显示技术将成为下一代显示市场“主流”。他认为, 相对于其他显示技术,激光显示具有光源使用寿命长、效率衰减慢、维护成本低、色域空间大、亮度高、对环境影响较小、易于实现大屏显示、节能环保等优势。

从原理上讲,激光显示技术主要依靠红、绿、蓝(RGB)三基色激光来呈现色彩。受制于成本因素,目前激光显示更多地聚焦大屏市场。

从系统构成来看,激光显示主要有投影式和扫描式两种形态,其中,投影式技术路线,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三基色激光光源、光学引擎以及屏幕构成;而扫描式激光显示系统相对复杂,主要由激光发射器、调制器、偏转器和屏幕组合构成。但是这种方式最大问题在于成本高,绿色激光器制造工艺难度高,同时需要大的散热系统,很难进入家庭。

回顾激光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激光显示就被提出,随即吸引了大量学者投入研究。然而直到21世纪初期才迎来转折性突破,大量的工程机还是出现;之后,激光显示也进入和产业化前期,其中代表性企业为日本三菱、韩国三星及比利时巴可公司;但由于一再“跳票”,激光显示并未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很大反响,产业化进展相对缓慢。

真正将激光显示推向产业化的反而是中国市场,我国在激光显示方面起步虽然较晚,但由于长期遭受“缺屏少芯”之痛,国家对于激光显示技术发展非常重视。早在2012年科技部就印发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表明,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重点布局激光显示产业链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其中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作为重点研究和突破方向,包括研究绿蓝激光用低位错密度氮化镓衬底材料、红光和蓝绿光半导体激光器结构设计、外延生长技术和器件工艺与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展半导体激光器自动化封装工艺与设备研究;研究三基色激光光源模组技术等。

自2013年以来,采用投影式系统机构的激光显示方案在国内开始升温。海信、视美乐、坚果、长虹、小米、极米、光峰等国内企业纷纷加入激光阵营,并推出了相关产品。随着2017年国内市场的进一步“爆发”,激光显示真正实现产业化效应,特别是互联网品牌的进入,使得激光显示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市场拓展提供一定助力。

而在2016年国务院下发的《“十三五”规划》中,又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由此可见激光显示在未来的战略地位。

截止目前,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以及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特别是在投影式激光显示方面,相关产业配套及核心技术已经攻破,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在产业规模方面已经领先于国际世界。

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全球激光显示特别是投影式方面,已经“交棒”中国企业。在产业化及投入力度方面,我国已经走在国际前列,而这也与国家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尤其在大屏显示领域,激光显示大屏已经逐渐成为监控指挥、展览展示、可视化显示等领域的主流产品。这其中,激光显示大屏领域的佼佼者——海盛翔和智能激光屏已经广泛应用在政府机构、大中国企等单位,成为智能显示、可视化展示重要平台。

所谓智能激光屏,是海盛翔和(Hisan)依托新一代激光显示技术,设计制造的旨在满足物联网化和信息化社会的显示需求智能显示平台。

智能激光屏采用新一代激光投影机作为光源,其超高的流明度帮助海盛翔和激光屏在白天高亮度环境下也能有明亮鲜活的画质表现,其真实色彩还原,实现了画面画质的完美呈现和画面颜色的真实还原,,其完整超大的无缝钢化玻璃屏幕主体,不仅表面平整度和水平度非常好,最大屏幕尺寸可达300英寸,而且彻底消除物理缝隙,避免画面被分割,从而完美实现画面的一体性。

智能激光屏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超大无缝的大屏显示效果、实现更大的无缝显示面积的同时,通过创新性触控互动显示效果和智能同屏显示功能,为大屏显示提供了新的交互方案,为大屏创新交互方式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依托十点激光触控技术实现的激光屏的触屏互动显示功能,突破人与屏幕的最后一米距离,使得操作者指尖能够在超大尺寸显示屏上自由缩放、任意标注操作,实现更加高效的大屏使用和操控;智能同屏显示则打通了激光屏与笔记本、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之间的设备壁垒,将原本互相孤立的激光屏与各个移动设备进行即时互联,实现激光屏与各移动设备之间多种内容更加高效的同屏显示、同步播放,为激光屏带来的“可亲近,可互动”的智能互动式显示体验。